吃兰州拉面聊天记录,兰州拉面聊天截图

作者:hacker 分类:网络黑客 时间:2022-10-25 04:11:03 浏览:126

内容导读:导航目录:1、兰州人排队吃的牛肉面有哪几家?2、暑期:帝都之行3、在兰州点一碗兰州拉面,会有什么下场4、兰州拉面被吐槽:所有的店都用一头牛?网友:肉少你不照样吃吗?5、你与兰州拉面有过怎样的故事?兰州人排队吃的...……

导航目录:

兰州人排队吃的牛肉面有哪几家?

都说兰州人的每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个人10家认为更好吃的牛肉面,希望和大家探讨一下。外地的游客朋友们,你们来兰州也可以尝尝这几家,如果你有好的推荐,欢迎你留言给我。

1. 磨沟沿老字号牛肉面,美誉实至名归

磨沟沿老字号牛肉面旗舰店,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火星街黄河啤酒厂附近

老字号牛肉面里面最出名一家,很多人专门开车慕名而来,所以他在兰州的几家店门口都有停车位,总店位于七里河吴家园,为了品尝这一碗面,有时你得排几十米的长队,磨沟沿最出名是用牛骨头经过8小时熬制的原汤和牛踺子肉,确实货真价实。每天有三千多人在此用餐,曾创下一天卖出过30多袋面粉的记录,201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专门做过一期报道。近几年磨沟沿开了好几家分店,个人感觉几家店的味道差别不大,看来在管理和味道把控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从某种意义上讲磨沟沿代表着兰州老字号牛肉面的更高水准。

2.吾穆勒蓬灰牛肉面,黄河北名气更大

吾穆勒蓬灰牛肉面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北滨河路黄河水岸怡园附近

听说老板也是个牛肉面界的传奇人物,和兰州名人水均益,朱军都是好朋友。吾穆勒主打蓬灰牛肉面,蓬灰是一种植物,对人体无害,在拉面里加了后,可以增加面的口感,会比较“劲道”一些,比用工业拉面剂的牛肉面要健康很多,他家的牛肉是特色,独家配方很入味,尤其牛踺子,每天 *** 煮,好多人吃完面都要顺便买点带走,当然了依旧是每天排几十米的长队,好果去迟了牛肉肯定是没有了。

3.马子禄牛肉面,历史悠久,品牌最响亮

马子禄牛肉面总店,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大众巷餐饮一条街内

于上世纪50年代在兰州隍庙巷开立了之一家店面,品牌历史悠久,现在已经发展成连锁公司,在海外也开设了好多家店,把兰州牛肉面向了世界,尤其是日本马子禄牛肉面的开业,引起了全球游客的关注,可以说马子禄牛肉面对于兰州牛肉面的推广上功不可没。现在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首选牛肉面就是马子禄,他家的牛肉也不错,个人认为面和汤很的水准不是很稳定,在兰州,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只有外地人才吃马子禄牛肉面,由于扩张速度太快,店开了很多,在味道、质量上把控得不上很好,这也是好多牛肉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4.1915牛肉面,兰州新派牛肉面代表

1915牛肉面总店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新华书店二楼

自面世以来,一直立志做不一样的牛肉面,时尚文艺范装修,店是有很多世纪八十年代符号的老物件,如羊皮筏子,在饭桌上用玻璃台面将加工牛肉面原材料呈现给消费者,这也是创新的展现形式,舀汤的师傅会把汤用勺拉40公分高的水柱,很亮眼,牛肉面核心工艺还是维持了传统,酱牛肉、汤、面都中规中矩,味道一直保持的很稳定。

5.安泊尔牛肉面,面积更大、装修最豪华的牛肉面

安泊尔牛肉面,总店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龙源对面

近几年也成为了异军突起的,有影响力的牛肉面品牌,北滨河路有两家店,面积都在400平米以上,装修比较豪华,楼上还有包厢,是集 *** 宴席和牛肉面一体的餐饮公司,汤的口味比较清淡,牛肉还可以,来这里吃饭的也大都是外地游客居多,由于面积大,装修上档次,成为了许多旅行团旅游接待的首选餐厅。

6. 云峰牛肉面,可以边吃边看黄河的牛肉面

云峰牛肉面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白塔山下,黄河索道旁边

在这里吃牛肉面,你可以边吃面、边欣赏中山桥、边看黄河美景,夏天还可以吹着黄河风,很是惬意,好多人把这家叫做黄河牛肉面,面积也比较大,装修考究,外地游客来兰州游览完中山桥后,步行过去也很方便,他家的汤比较清淡,辣子不是很辣,很适合大众口味,本地人去吃完总觉得不过瘾。

7.金强牛肉面,像肯德基的24小时的牛肉面

金强牛肉面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山下广场对面

金强牛肉面在兰州市有几十家直营店,最有名的是五泉山店,装修很像肯德基,非常干净,24小时营业,泡菜是它们家一大亮点、有口皆碑,众多顾客是奔着泡菜而去吃牛肉面的,当然牛肉面味道也是相当不错,肉煮的非常入味,人多的时候,同时开好几个锅下面,好多人是喝完酒后凌晨二、三点去吃,还有一个有名的店位于雁滩摩托车市场门口,是金强牛肉面的之一家店,很多年了味道一直没变,是很多老兰州人记忆中的味道。

暑期:帝都之行

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漫无目的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只为怡然自乐的街景。或走,或停,为的是在一个偶然的际遇下,可以突然重新认识自己!

7.31

之一天(7月31曰)下午4:06乘K965常徳出发,虽经25小时的长途跋涉,但沿途的风景也能减轻疲惫,有绿油油的江汉平原,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远眺巍峨的燕山山脉。

这大概就是我们选择火车作为我们此次出游交通工具的原因之一吧。

这次去北京的旅行不是和家人

在上车前,我们几个孩子的家长送我们进站,让我感觉当时我们成了全场的焦点,一直在嘱咐我们要注意安全,当我们过了安检,嘱咐的声音还没有停,并且加大了嗓门,就像电视剧中分离的情节一样。

我和另外两个小伙伴坐上了长达25个小时才能抵达的火车。

上了火车后,和那两位小伙伴吃吃玩玩度过了一段时间,火车熄灯后将信号不太好的手机的流量打开,正准备记单词,发现了一位学长发来了一封文件,便开始和这位学长聊天,从工作聊到心灵鸡汤,也是他让我开始了记录下这次旅行的行动(想法一直都有)。

聊天中,火车也不知开到了哪里,突然间听到了雨水击打玻璃的声音,打开窗帘,发现下雨了,很惊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傻乎乎的盯着窗外看了一会。

聊完天躺在床上,虽然大多数人都已入睡,但还是会觉得有点嘈杂,呼噜声伴随着火车运行的声音,窗外隔一段时间还会有一辆对向而驶的火车传来一阵阵鸣笛声,火车时不时的停停走走,轮子与轨道的制动让车内的人们感受到巨大的晃动,尽管如此,现在的我也该入睡了。

8.1

周围的一些乘客正在为下车清理东西,车厢也因此变得喧闹起来,半睡半醒之间的我睁开朦胧的双眼,发现天已经亮了,打开手机显示的时间却才到5点钟,很累,却睡不着了,于是下床洗漱完便坐在窗前吃早餐,欣赏着不同于家乡丘陵的广阔平原。

今天白天都将在车上度过,如果不晚点也要5点才会到。

由于我在火车上的睡眠质量着实不是很好,所以只能将时间分成许多小段,循环着来做一些事情。睡一会,看一会书,和朋友一起玩一会,吃一会儿东西顺便欣赏沿途的风景,时间便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的我真羡慕那些能睡得着的人。

8.2

凌晨4点的北京

天还是灰蒙蒙的,我们便已经起床了。

这都只是为了去看一眼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但我们还是去迟了,这项活动也太吸引人,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太多人,导致我们只能在外围看着半空中才出现的红旗,乘着游客还没有解散,在纪念碑拍了一会照片。

看完升国旗还不到6点,我们在四周闲逛了一会,就坐在天安门广场前吃着早餐。

进入故宫有两个门,之一个门要7点才开,我们吃完早餐还在天安门广场等了些许时间。

在之一个门内,我看到了兵哥哥的住处,他们正在清理卫生,距第二个门开放还有一个小时,故宫大门旁还有两个小景点,我们选择了其中一个景点――太庙,门票很便宜,只需要2元,凭学生证或者其它证件还会有不同的优惠。

8点,终于进入到了故宫。

走过大门,跨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金色与红色的建筑,显得格外耀眼,也很庄严。

走在石板路上,有种回到古代的感觉,但不知这些石板是不是现代重新铺上的。

从外朝到内庭,很多建筑,夸奖的话我也不想也不用我来说了,只是建筑的大门不开,我们只能站在门口看一下大概的构造,就结束了我们的故宫之行。

出了故宫,我们便准备去往国家博物馆,从后面的门出来再去往博物院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们又骑上了共享单车,但半途中下起了小雨,且越下越大,我们临时决定在一个地铁站旁下车,去往西单闲逛。

2点,我们乘坐地铁返回国家博物馆,因为不能携带 *** 杆,所以需要寄存包裹,这时已经到了3.00,但博物馆3.30就停止入内,最后我们将 *** 杆藏在一颗树下面,本来我和一个小伙伴已经进来了,但另一个小伙伴在安检处查出喷雾,因此不能入内,我们便放弃了这次的博物馆之行,回到宾馆,准备下次再来。

晚上自由在宾馆休息,可能是太累了,7点多便睡着了。

8.3

早上起来已经到了8点

早餐点了外卖,出门时已经10.30了,我们来到798艺术区,寻找一个展,来来 *** 两次才找到,在这里,我们吃了老北京炸酱面,看了美术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

在这里都是一些年轻人。在这里,是他们自由发挥的地方,是他们畅想交流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接受艺术的熏陶,感受作品的奇思妙想。

晚餐来到了著名的全聚德吃北京烤鸭,可能不太合我口味,吃得不多,但服务很周到,且点心还不错。

8.4

早上8.00,我们在牛街吃到了正宗的兰州拉面,汤很鲜,面也很劲道。

随后我们乘坐地铁来到北京大学东门,人真的很多很多,排队都大概排到了1000多米外,大多是一些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估计都是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一群人,这就是中国的家长吧!

抱着侥幸的心理,我们来到了正门,希望能和一个本校的学生一起进去,但只是希望,并不敢这样做,所以我们去到了颐和园,不得不承认,真的很美,不愧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柳树,湖水,桥,乍一看,有点像西湖,但是那古色古香的建筑为这景色增加了另一番风味,景物与文化相互交融,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的景点也多,还有许多来自外国的友人。

晚上,去到中国地质博物馆旁的开心麻花剧场看舞台剧――《李茶的姑姑》,引起观众哈哈大笑的同时也感叹他们的不易,一周3场左右的演出,一次演出2个小时,我看的这场已经是400多场了。

8.5

旅行就是一场冒险,有着许多未知的挑战等着你去突破,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就是很多事情并不会照着你的安排进行,之一天就印证了这句话。

我们计划下午去参观国家博物馆,一开始因为下雨所以推迟了一会,到后来因为寄存包裹和安检问题就这样延迟到了最后一天;今天的长城之行,因为小伙伴的身体原因,相当于花钱坐了一次索道,一个城头都没有爬过就下城了;我妈妈说不用我买特产,但在另外两个小伙伴的一些言语下,我不得不买下两盒糕点,成为我回家途中的累赘。

通过这次旅行,我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次《花儿与少年之一季》里面的“勾心斗角”,也深刻的知道了团队旅游的不易,需要我们相互包容,去适应他人不同的习惯,去面对队友的突发状况等等。

通过这次旅行,让我非常直接的体会到了团体的重要性,我一直都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很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次旅行中小伙伴们之间无论是谁出了点问题,落了后,我们都会停下来去帮助她,博物馆因为小伙伴被安检人员拦住禁止入内,我们两人也就放弃参观,从博物馆出来,将计划再做安排;因为我手机出了问题,所以每次使用共享单车都需要给我开热点;因为另外两个小伙伴不太喜欢走路,走一会就需要休息,所以我也需要陪她们一起休息,改变自己以前那种满满行程的习惯;因为长城上小伙伴不舒服,所以我们不得不半途而废;在最后返程时,我本是好心想去坐缆车的地方先排队,但游客实在太多,最后浪费了一些时间去寻找对方,让他们也等了我一会。

今天的长城之旅其实是不太尽兴的,由于小伙伴的身体原因,我们连一个城头都没有爬过就不得不返程,坐缆车下山,但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所以我们不会也不能抛弃我们其中任何一个人。

晚上我们去到了王府井,但并没有去到小吃街,我也没有吃到我想吃了糖葫芦。

我们去到了王府井百货商城的地下一楼,找到了稻香村的正品店,这也是我们经过了一番寻找才发现的,街上太多不是北京生产的正品了,最终,经过了一番考虑,还是买了两盒。

这次的北京之旅,和我之前的广州和上海之旅都有很大的不同。

去广州时我还小,大多的记忆都是在长隆游乐园;苏沪杭之旅因为是跟团,所以很安逸,所有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并且只感受到了旅游景点和游客的气息,并没有深入这个城市。

这次,北京的自由之行,通过共享单车,地铁,公交等等,去了我们自己想去的地方,或许走了很多弯路,但这才是旅行,这才算是冒险,这才能更多的了解一个城市,熟悉在这个城市生活着的人们的生活。

北京是一座文明与摩登相交融的城市。

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保存着许多了历史古迹。

但在这21世纪,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现代化产业也并不少,大都市应该拥有的商场、高楼大厦、人口拥挤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它都有。

可能你刚刚还在享受着都市的繁华,但当你一踏进故宫或者颐和园内,马上就会给你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8.6

在我看来,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更舒适的活动,即不用在烈日炎炎下暴走,还可以学习许多知识,可惜的是,这次的博物馆之行太过匆忙,还有太多地方没有去看到,看到的地方也只是走马观花。

而导致我们这次博物馆之行如此匆忙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太贪吃了,为了吃到海底捞,等了接近两个小时才吃到火锅,不过这服务真的很好。

等待的时候不仅有零食,还可以做手部护理和看变脸表演,用餐时服务无微不至,会给女性客人发一根皮筋,会给客人的包盖上一层保护(遮住气味)的布袋,绝不会让你的饮料空杯,会随时随地的关注你的行为,从而判断你的需求,我们还开玩笑说:嫁人就要嫁海底捞的服务员。

博物馆参观结束后,我们乘坐地铁返回,中途在西单买了鲍师傅的糕点。

晚上8.59,我们乘坐Z207软卧的火车,将历经13个小时才会抵达长沙,软卧的条件比硬卧好很多,不过很不幸,又有一个小孩子在,精力太旺盛,太能闹腾了。

时间过得真快,就已经坐上了回家的车,总感觉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没有去看,有点可惜,但因为自己手机出了问题,一直处于失联状态,所以还是挺想回家了。

在兰州点一碗兰州拉面,会有什么下场

每一个准备去兰州的外地人,十有八九都有个冒着香气的美好愿望:

“吃一碗最地道的兰州拉面”。

理想很丰满,但千万不要说给兰州人听,更不要让他们推荐一家“正宗兰州拉面”店。

否则,你只会收到一句冷漠的“兰州没有兰州拉面”,并且失去一个朋友。

兰州拉面,绝对是兰州人乃至甘肃人心中,碰不得的“雷区”。

“兰州拉面”

对兰州更大的误解

位于黄河上游的兰州,日照充足、降雨量少。

这里生长的小麦,颗粒饱满、蛋白含量高,能够揉出更有韧性的面团,也就让面食有了更多可能:搓鱼面、炮仗面、浆水面……

但如果选出一种面,代表最地道的兰州味道,一千个兰州人的心中,也只会有一个答案:

牛肉面。

这个在当地延续了上百年的 美食 ,让每一代兰州人,都魂牵梦绕。

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马保子的年轻人,开始挑着担子,在兰州南关什字大菜市,售卖“热锅子面”。

所谓热锅子面,就是担子的一头,用小煤炉熬着牛肉汤,另一头挑着早起做好、放凉的面条。

等到客人需要时,就把面条放进热汤中翻滚片刻,即可食用。

后来,为了吸引更多食客,马保子对热锅子面进行了改良:

面,不再用提前煮好的凉面,改为现场抻拉。汤,也换成了他研究出来的秘制肉汤。

汤色清透、面条黄亮的牛肉面,从此开始了统治兰州人味蕾的征程。

如今,多少年过去,早晨的牛肉面馆依旧熙熙攘攘,一碗7块钱的牛肉面,是无数兰州人雷打不动的早餐标配:

“早起的牛肉面不吃,一天心里都不舒坦。”

“早晨吃碗牛肉面,满福(兰州话,过瘾、惬意)得很!”

在兰州,你根本找不到一碗难吃的牛肉面。

加了蓬灰水和出的面,韧性十足、入口劲道。浇上慢火熬煮的牛肉汤,给它注入滚烫、清亮的灵魂。再淋上一勺油泼辣子,搭配上萝卜、蒜苗。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是记载着兰州味道的神奇密码。

兰州人有多重视牛肉面?

2007年,牛肉面的价格从2.5元涨到了3元,贵了5毛钱。

兰州市民的反应,从当时的新闻报道来看,是“六月份,突如其来的牛肉面涨价风潮,让广大市民 感到不知所措 ”。

最后,物价部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凡兰州市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售价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与大碗差价为0.2元,违规者将严厉查处”。

2.5元一碗牛肉面的时代早已过去,不过直到如今,牛肉面价格的风吹草动,依然会牵动整个兰州的神经。

因为对于兰州人来说,牛肉面不是小吃,也不是消遣,而是生活必需品。

如今,兰州人每天能吃掉超过200万份牛肉面,消耗40万公斤面粉。

牛肉面,早已成了这座城市的味觉基因,写进了这片土地的记忆里。

兰州人管它叫“牛大”,像是在称呼一位老朋友。如果你能听懂什么是“扎牛大”,无疑是入乡随俗更好的证明。

如果还能拽一句“肉蛋双飞”,绝对能赢得周围兰州人认可的目光。

记不住地道称呼,直接叫它“牛肉面”,也完全可以。

总之,绝对不能叫它“兰州拉面”。

在兰州人心目中,这四个字已是“禁忌”,耐心点的或许愿意纠正你,不耐烦的,可能直接怼一句:

“兰州只有牛肉面,‘兰州拉面’是青海的!!”

兰州拉面, “青出于兰”

青海省化隆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出了名的贫困县。

1988年8月,化隆人马贵福,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门路:

他听说许多客商在南方吃不到 *** 餐,就和曾在 *** 开面馆的朋友韩录,揣着东挪西借来的5000元钱,到了厦门。

他们在火车站附近盘下一间门店,开了家 *** 面馆。

*** 方式,使用牛肉面的抻、拉手法。面条口味,则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进行了改造。

起初,拉面馆的生意不好,他们把后厨搬到门口,展示拉面技术,吸引顾客,生意逐渐红火,“拉”就成了面馆的招牌。

再加上,化隆当时还默默无闻,而“兰州的牛肉面”早已名震全国,干脆就打出“兰州”的旗号。

就这样,之一家“兰州拉面”在厦门站稳了脚跟,马贵福和韩录很快赚到了之一桶金。

这在贫瘠的大山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于是大家亲帮亲,邻带邻,越来越多化隆人带着马贵福成功实践的配方,将“兰州拉面”,开遍了全国各地。

提供廉价 美食 的兰州拉面,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

不光在牛肉分量、汤头熬制、口味研究上,“节省”许多。为了提供更多选择,大部分兰州拉面馆,还会经营炒河粉、大盘鸡、盖饭等品类,是西北 美食 的“大杂烩”。

毕竟,兰州拉面真正的竞争力,就在于便宜的价格、丰富的选择,吸引更多偏好不同的人来就餐。

至于美味和口感,优先级就只能往后放。

毕竟任何一家连锁店,更底层的财富密码就是:不分时间和地点,都能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

所以全国的兰州拉面,几乎都是一个味道。

“它不会给你惊喜,但也不会让你失望。”

兰州拉面如雨后春笋,占领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兰州晨报》的一份报道中提及,在北上广深4个超一线城市里,店铺名字中含有“拉面”的店铺,是含有“牛肉面”店铺数量的 2.7倍 。

但兰州人, 绝对 不会吃兰州拉面。

并且随时准备着,捍卫“兰州的牛肉面”和“兰州拉面”之间,那道事关尊严的 美食 防线。

吃面嘛,

还是开心最重要

“想惹一个兰州人生气,就请他吃兰州拉面。”

不能全怪外地人在兰州人的底线上蹦迪,兰州拉面的名号,实在是太火了。

从马贵福在厦门的之一家拉面馆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化隆县目前有11万拉面人,在全国31个省(市)开办拉面店1.8万家。

年产值,达到了惊人的130亿元。

“拉面经济”,已经成为化隆县的龙头劳务输出产业,在化隆县 *** 的官网上,甚至专门开设了"拉面经济"板块。

2016年,当地 *** 还专门针对“拉面人”,提供了福利政策:

如果你想学习拉面,可以去拉面馆跑堂,跟着师傅学习技术。不仅能拿到拉面馆发的工资,每年还能得到5000元的 *** 补贴。

如果你想做拉面生意,不仅能免息三年、贷款5万。无不良记录的信用卡。一次最多可以取款10万,透支25万之多。

换句话说,只要你想干拉面这行,在化隆,完全可以白手起家。

2020年4月,青海省 *** 正式宣布,化隆县成功脱贫摘帽。

累计脱贫的13万人中,有9万人是通过拉面翻身。

如果说,兰州牛肉面,是兰州人用上百年的手艺和坚守,熬出了滋养兰州人的浓香厚意,成了无法割舍的家乡味道。

那兰州拉面,则是青海化隆人,在绝境中找到的一条求生之道,也给无数在城市打拼的异乡人,带来了平易近人的饱足感。

或许,“兰州牛肉面”和“兰州拉面”的爱恨纠葛,还会持续很久。

但它们带来的温暖和慰藉,或许是共通的。

无论是叫卖热锅子面、白手起家的马保子,还是在异乡谋生、努力打拼的马贵福,热气腾腾的面条带给他们和食客的,总是生的喜悦和乐趣。

这或许,就是食物的原本意义。

电影《流浪地球》中,被冰封的末日星球上,“兰州拉面”四字招牌依然挺立。

此刻的兰州拉面,或许已经不属于兰州,也不属于青海。

而是一种超越了空间和时间,能让绝境中的人类,重新找回烟火气的希望之光。

兰州拉面被吐槽:所有的店都用一头牛?网友:肉少你不照样吃吗?

牛肉拉面的文章可以用海量来形容,今天咱们不说味道和商标,只说说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兰州人的一天就是从早上这碗面开始的,兰州的烟火气也正是从这碗面开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有记忆力超强的出面师傅】

曾几何时突然注意到,哪怕排队的人再多,不管你要的是几碗,更不管你要的面是毛细(细可穿针引线)、细的、二细、三细、大宽还是韭叶子,接面票的舀汤师傅只问一遍就可以清晰的告诉拉面师傅详细的数量、顺序和要求,甚至会细化到辣椒多少,蒜苗香菜要不要这些细节。

即便偶尔有人排队站错位置也别担心,师傅会告诉你 “这碗不是你的 ” ,结果你脑瓜一伸眼一瞅,嘿,还真不是,你说你佩服不佩服。

这种技能曾经引起专业记忆力培训人士的疑问,但也只能是疑问了,无解。

出面的师傅如果看到专家的记忆力招生广告那也只是双手一背直接飘过,专家除了叹服还能咋地,没辙,这就是人家师傅的基本功。

【有一心二用的拉面强人】

案板前一手面团上下翻飞,绝活频频展现的拉面师傅那可是基本不抬头不应声的,正眼看你更不可能,为啥?人家没空啊。

一番数量和要求报过去之后你也不知道人家师傅是不是真的听见了,可师傅噼噼啪啪面甩的山响,得嘞,到跟前一碗都不会错,这分心有术的基本功不服都不行,不然人家师傅别混了。

曾有旅行团组队考验拉面师傅,三十几号人要的各种花样各种要求,结果一出面,一碗都没错,师傅们只在案板前撇嘴一笑,食客们在桌前一番叹服加佩服,感觉这记忆力让面都好吃了许多许多。

佩服吗?羡慕吗?感情咱自己有时候兜里装了几个大子儿都记不住,惭愧惭愧。

【吃面先看碗的花样翻飞】

时代不同了,网红般的年轻出面小师傅如今带着些许的调皮劲儿,若长的筷子如跳水般一下扎进锅里,蹭的一下挑出属于你的那碗面,这还没完,在面进入碗中的瞬间,好家伙,碗像是着魔一样在小师傅手里换着角度的飞出花样。

食客在炫目之间躲避,呃,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汤会浇到那个谁谁谁的脸上,把握自在手中的小师傅另一手铜勺搭配的那叫一个绝妙,碗停的恰到好处,面入的顺滑到位,汤进的尺寸得当,绝不会有一滴浪费的端到你面前,别傻傻搞不清了,快端走后面还排着队呢。

你与兰州拉面有过怎样的故事?

我记得小时候,那时家里不是太富裕,有一次路过兰州面馆,我非要去吃拉面,最后爷爷在我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情况下妥协了,但是爷爷只点了一碗面,当时我还问爷爷你不吃吗,爷爷说他不喜欢吃面,只到我大了才知道到底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