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导航目录:1、我要河北磁县的乡镇名称2、岳飞满江红词里的对比是那俩个句子领起的??3、满江红的一些问题我要河北磁县的乡镇名称磁县辖9个镇(讲武城、黄沙、磁州、高臾、观台、光禄、岳城、林坛、白土)、10个乡(路村营、西...……
导航目录:
我要河北磁县的乡镇名称
磁县辖9个镇(讲武城、黄沙、磁州、高臾、观台、光禄、岳城、林坛、白土)、10个乡(路村营、西固义、陶泉、辛庄营、花官营、时村营、南城、台城、都党、北贾璧),18个居民委员会、358个村民委员会。
磁州镇
张庄村西来村 大营村 小营村黄官营村 八里铺村 五里铺村北来村 关后村 二里铺村 朱庄村 孟庄村台庄村 三里屯村西侯召村 东侯召村 南开河村 沙营村 西王庄村后张庄村 东王庄村小侯召村 北开河村 磨里村 南王庄村 魏庄村常庄村 东槐树村 西槐树村 槐树屯村 东窑头村尹家桥村 固城村 张杨庄村 敦化村 兴礼村 兴仁村 陈庄村纪庄村 粮斗庄村 辛庄村务本村 白庄村 南来村 后湾漳村 湾漳营村 前湾漳村 湾子村永旺村 李庄村 响水亮村 南磨村 龙王庙村
林坦镇
林坦村 桑庄村 关庄村袁庄村 范村村 洛子村 东王女村 杨洼村暴家屯村 西王女村 东彭厢村 西彭厢村 高家庄村军营村 裴村村 苗庄村常庄村 前李兵庄村 后李兵庄村 东野狸岗村 西野狸岗村 东古佛村 西古佛村 东佛店村 西佛店村 上将村 南将村 梁庄村
时村营乡
时村营村 西小屋村 陈庄村 西曹庄村 撒谷村小屯洼村 西李庄村上七垣村 下七垣村 武吉村 庆和峪村 牛尾岗村 小盆沟村 田庄村上陈村 白庄村
台城乡
台城村 东城基村 中城基村 西城基村 东郝村中郝村 西郝村河北村赵拨庄村 车角村 林峰村 严庄村白村村 东贺兰村 西贺兰村
都党乡
南莲花村 北莲花村 中莲花村 三合村辛庄村 石场村 冶子村 台子寨村 同义村 辛四庄村 双合村辛五庄村
辛庄营乡
李庄村 北豆公村 郭小屯村 南豆公村 大马庄村 太平村辛庄营村 王庄村 徐庄村小马庄村 大狼营村 小狼营村
花官营乡
花官营村 王家村闫浅村 路庄村 所坊营村 兴小营村 石桥村东城营村 吴庄村南左良村 郑庄村北左良村 屯庄村
南城乡
东南城村 南城村 中南城村 西南城村 北南城村 前北城村北城村 中北城村 西北城村 安河村 任庄村东陆开村 西陆开村 后羌村 前羌村 孟洼村 前塔村 后塔村 北谷驼村 前史村委 中史村 后史村 东河口村中河口村 西河口村
西光录镇
西光录村 东光录村 曲沟村 溢泉村 北丰村 李家岗村 尧王庄村 杏园村 杜村村 东黄鼠村 中黄鼠村 西黄鼠村
陶泉乡
塔湾村 索庄村 霍王庄村 韩家沟村齐家岭村 彗峪村 南王庄村 辉水村 合山村 五里河村中岔口村 北岔口村 南岔口村 西韩沟村 北王庄村花驼村 西花园村东花园村 后花园村十步槽村 高穴村 申家沟村杨庄村
路村营乡
路村营村 路村店村 南郭村畅迎村 押涧村 圣水洼村 西田井村 东田井村 东武仕村 张家店村 于家店村 肖庄村 泥河村下庄店村 下庄村上庄村 徐村村北郭村 九龙口村
西固义乡
西固义村 南留旺村 东固义村 西河村韩庄村 韦武庄村 赵庄村谷驼村 北神岗村 东一村 东二村 西一村西二村 侯一村 侯二村 侯三村 陈家沟村徐一村 徐二村 西窑头村大盆沟村
北贾璧乡
北贾璧村 岗西村 上庄村 西庄村双和村 新华村中贾璧村 南贾璧村 青碗河村大红脑村 南蛟村 杨家蛟村 北蛟村 柳树池村 柴庄村杨家堂村 水峪村 田庄村 周庄村大湾村 巩庄村 岩家峪村 前天壕村 后天壕村 苗庄村
观台镇
三街村 一街村 二街村 东艾口村 西艾口村 岗子窑村 前岭村 后岭村 西保障村 东保障村 乞伏村 西清流村 中清流村 东清流村
高臾镇
二街村 一街村 三街村 四街村 五街村 六街村 甘草营村 十里铺村阿庄村 闸南村 中马头村 南西村 白塔村兴善村 柳儿营村 西玉曹村东玉曹村 赵庄村
岳城镇
刘屯头村 王屯头村 东风寨村 大庄村小庄村 马家坟村 老玎村 旺南村 香水村水鱼岗村 马水涧村 南神岗村 钟里村 梧桐庄村 漳村村 界段营村 柿园村 潘旺村 岳城村 张屯头村 付屯头村
讲武城镇
讲武城村 双庙村东小屋村 朝冠村 南营村 高庄村南白道村 北白道村 王家店村孟庄村 东高禄村 中高禄村 西高禄村 小寨村大冢营村 东陈村 西陈村 十里铺村 李庄村 申庄村东曹庄村 八里冢村 刘庄村滏阳村 前港村后港村
白土镇
三义村 辛合村 五家河村 北羊城村 杨花庄村 白土三街村 白土一街村 白土二街村 白土四街村 白土五街村 白土六街村 大水头一街村 大水头二街村 大水头三街村 上寨村 南涧城村 张二庄村 池上村 青碗窑村 五合村
黄沙镇
黄沙一街村 黄沙二街村 黄沙三街村 前辛安村 后辛安村 申家庄村 水池村 南上庄村 北黄沙村马家荒村鐧惧害鍦板浘
岳飞 满江红 词里的对比是那俩个句子领起的??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1103—1142),戎马一生,战功显赫,深受人民的爱戴,《满江红·怒发冲冠》篇则是他毕生英雄行为的真实写照。词作慷慨激昂,可谓古典词章中的上乘之作,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篇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之名中的“贺兰山”,人多以为系宁夏境内之贺兰山。其实并非如此,词中“贺兰山”应为河北省磁县境内之贺兰山。
一、磁县境内之“贺兰山”名由
河北省磁县境内的贺兰山为太行山余脉,位于磁县城西北15公里,东西走向,长亘10公里,宽l—2公里,南接平原,山势平缓;北临贺兰河(亦名牛河),稍显高峻。《古今图书集成》、《畿辅通志》、《广平府志》、《磁州志》、《增修磁县县志》均载有此山。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蒋擢等纂修的《磁州志》载:“贺兰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山非高峻,而蜿蜒起伏,长亘二十里,宋贺兰真人隐居于此,因以得名。”民国30年(1941年)黄希文等纂修的《增修磁县县志》又复引了上述文字。贺兰山以其地处州西北,原名西山,之所以易名“贺兰山”,是“宋贺兰真人隐居于此,因以得名”。山之阴的牤牛河,也因此被易名为“贺兰河”。同时还将河北岸的两个村庄命名为东贺兰村和西贺兰村。据《宋史》、《济源县志》、《嵩山志》、《磁州志》等史料,贺兰真人身世可概括如下:
贺兰栖真,宋时人,不知其所自来,自言百岁。善服气,不惮寒暑,往往不食;或时纵酒,游市廛间,能啖肉数斤。始居嵩山紫虚观,继居磁州西山,后徙济源奉仙观。张齐贤(兵部尚书)与之善。宋真宗闻其道术,于景德二年(1005年)诏曰:“师栖身岩壑,抗志烟霞,观心众妙之门,脱展浮云之外。朕奉希夷而为教,法清静以临民,思得有道之人,访以无为之理。久怀上士,欲睹真风,爰命使车往申礼聘。师其暂别林谷,来仪阀庭,必副招延,无惮登涉。今遣人内内品李怀斌召师赴阙。”既至京师,为诗以献。真宗亦作二诗赐之。一日,真宗问曰:“先生有点金术,人言信乎?”对曰:“陛下圣德睿明,富有四海,可谓真天子矣。臣愿以尧舜之道点化天下,方士伪术不足道也。”上奇其言,赐号“宗玄大师”。(按《嵩山志》、《磁县志》为“宗元大师”,《济源县志》为“宗真大师”)赉以紫服,白金、茶、帛、香、药,特敕免观之田赋,度其侍者。末几,求还新居。
贺兰栖真于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lO年)乃尸解去,年百一十有三。时天大雪,经三日,顶犹热,人皆奇之。葬于济源城北半里奉仙观东侧。
贺兰真人当年栖居之地,位于磁县台城乡东贺兰村西南不足百米。昔日仙观早巳荡然无存,但因贺兰真人声名卓著,人们世代相传,仍称仙观旧址为“大庙地”。当年庙宇的残砖碎瓦,以及出自彭城的陶瓷灯盏时有所见。相传,贺兰真人栖居此地时即已名震遐迩,徙居济源奉仙观后真宗召见,声名益著,并敕免真人栖居之地的赋税。磁州地方官仰承上意,申报朝廷,遂以一山、一水、两村(东、西贺兰)所产划归旧观食用。为彰永久不变之意,特将西山易名为贺兰山,牤牛河易名为贺兰河。当年贺兰山林木蓊郁,飞鸟难入;贺兰河清流潺潺,堪称胜景。
宋真宗信教笃诚,于景德二年(1005年)召见贺兰真人,既而将西山易名为“贺兰山”,牤牛河易名为“贺兰河”,较岳飞诞生时间崇宁二年(1103年)早98年,较岳飞从戎时间宣和四年(1122年)早117年,而贺兰山名一直沿用至今,岳飞以此山入词,自然也顺理成章。
二、磁县“贺兰山”当南北官道要冲,符合当时的战局态势范围
宋代以京师开封为中心,官道向四周辐射。磁县贺兰山一带当河南、河北的交通要冲。州志云,磁州方域“袤七十里,广六十里,为豫省门户。驿路通京畿、陕西、湖广、广西、云南、贵州。”近代县志云:“在铁路(指京汉铁路)未筑以前,所有官厅公文之传递、仕宦之往还,悉经此道。”该官道在《磁州志》中绘有详图,南从安阳丰乐镇入境到讲武城,经二十里铺、十五里铺、北二十里铺、二十五里铺至车骑关,渡贺兰河,越三十五里铺,五十里铺,然后入邯郸境内的张儿庄。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大中丞王日藻捐金,于官道旁夹种垂柳1.3万株,浓荫蔽日。每三里凿井一眼,题曰“浇柳官井”。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知州蒋擢又补柳5020株,凿井42眼。
南北官道的车骑关座落于贺兰山东端山冈上,为明弘治年间章启所筑,以守扼塞,终日车骑络绎不绝,因名车骑关。站在关北门外贺兰山东端山顶西望,贺兰山冈岭起伏,蜿蜒逶迤,加以濒临涛涌浪滚的贺兰河,堪称雄关。关北的贺兰河旧有小石桥,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知州蒋擢重建大石平桥,名濯缨桥,长5丈,宽1丈5尺。
贺兰河北为台城镇,旧有灵台,传为赵武灵王避暑之地,故名台城。台城烟柳”即为磁州八景之一。以其在城北四十里,旧设递铺,故又名四十里铺。又因位于涧河南岸,涧河北岸有河北村,亦名河南村,是贺兰河与涧河间官道的古渡口。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六日,金兵渡河(指黄河)进围京师,便循此路行进的。宋廷正月十日庚辰,遣康王赵构为人质去保州;二月初七日癸卯,又遣肃王赵抠为质于金;二月初九日乙巳,康王自金营返回京师;十一月二十日壬午,康王第二次使金,悉经此道。
三、磁县贺兰山一带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宋金交战时,黄河是从郑州北之河阴(今荥阳东北)流向东北,即于今日卫河之东流向东北,经卫州(今汲县)、滑州、开德府(今濮阳)、北京(今大名)、清河、衡水、清州,至今日的静海和天津,流入渤海。当时,磁州东至黄河130华里,西至太行70华里,西部诸县崇山峻岭,不利农业;东面诸县黄河为害,地瘠民贫,均不宜屯驻重兵,故宋时磁州与相州成为黄河北岸的军事要地。
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诸葛亮在谈到战争的地理形势时说:“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狭,蔓延相属,此车骑之地;依山附涧,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浅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竹树交映,此枪矛之地也。”上述地理条件,磁州无一不备。州志云:“磁地脉本于太行,风气完固。前环漳水,后倚贺兰。滏流负其左,苍嵬、神麇拱其右,冈阜嵚崎,原野平衍,密迩畿甸,屏障中州。洵河朔之要地也。”
磁州之山均在城西、西北、西南方向。城西百里有烟环雾锁的香炉山,60里有形势奇险的脱甲岭和白土山,40里有形如麇鹿的神麇山,30里有马头山,西北40里连接太行的鼓山,又名滏山,滏口陉为大行八陉的第四陉,山岭高峻,极为险厄;30里有蜿蜒起伏的贺兰山,西南15里有牛尾岗。磁州的河有源自鼓山的滏阳河,有源自山西的漳河,有源自本县的贺兰河。沟渠纵横,池沼众多,山被林木,池多芦荷,原野平衍,物阜民丰。关险山河利于据以防守,物阜民丰利于重兵屯驻,原野平衍利于车马驰驱,官道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贺兰山一带又为著名的古战场,磁州与相州一带自春秋战国到宋之前,历史记载著名的战争有70余次。
战国时,磁为赵地。赵简子于此筑城以敌强秦,震慑燕、齐、韩、魏。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2年),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在贺兰山一带练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大起来,攻灭中山,林胡和娄烦,成为“七雄”之一。
新莽末年,邯郸人王朗被西汉宗室刘林和大豪李育等立为汉帝。更始二年(24年)五月,刘秀破其都城邯郸,王郎退至磁西较城,被刘秀彻底消灭。
隋朝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拥兵10余万,据有河北大部郡县,自称夏王。大业年间,与隋沧州刺史窦宗相持末决,移军大战于苍嵬山。窦宗寡不敌众,愤而解甲,立逝于脱甲岭。
到了宋代,贺兰山一带成为宋金交兵战场。当太原陷落,真定被围时,著名抗金将领宗泽奉命驻守磁州。他缮城壁、浚隍池、治兵器、募豪杰,使磁州成为河北抗金的重要防线。当时,金兵分两路南进。东路斡离不沿南北官道南进,连陷真定、庆源、邢州,进至贺兰山一带,宗泽遣兵拒之。金兵无法取胜,只得绕过磁、相二州,东趋魏县渡河。但又恐宗泽蹑其后,乃分遣数千骑返回,由南门攻打磁州城。宗泽披甲乘城,亲自督战,命壮士以神臂弓射之,矢石如雨。金兵无隙可乘,只得回师南去。此时,宗泽令大开城门,纵兵追击,重创金兵,斩首数百级,缴获大量牛马、金帛。与此同时,磁州民众群起团聚自保,义勇民兵数以万计,人人奋励,迭出击敌,日有克捷。直至开封陷落后,又坚持抗金达19个月,成为河北坚持抗金最久、陷落最晚的英雄城市之一。
四、磁县“贺兰山”与岳飞的关系
在南宋抗金诸将领中,具有远见卓识的岳飞最早认识到贺兰山所在的河北一带的重要战略地位。年方25岁的岳飞在与河北招抚所谈及时事中提出:“昔人有言,‘河北视天下如珠玑,天下视河北犹四肢。’言人之一身珠玑可无,而四肢不可暂失。本朝都汴,非有秦关百二之险也。平川旷野,长河千里,首尾绵亘,不相应援,独特河北以为固……大率河南之有河北,犹燕云之有金陂诸关。河北不归,则河南未可守;诸关不获,则燕云未可有……只有尽取河北之地以为京师援耳。不能,天下之四肢绝,根本危矣。”该见解足以显现岳飞的远见卓识。他在早期军事生涯中,以南北官道为轴,以贺兰山所在的磁州为中心,北起真定,南至黄河边的广袤地域,辗转战斗达6年之久。
岳飞从戎之初,曾先后6次经磁州这条南北官道,往返通过贺兰山。之一次是宣和四年(1122年),真定宣抚齐韦招募“敢战士”,年方20岁的岳飞由汤阴经贺兰山,渡贺兰河,前去真定从戎;第二次,是同年受命剿除相州数千拦劫客商的土匪,由真定出发,南渡贺兰河,越过贺兰山,进入相州境内剿匪,大获全胜;第三次是在完成剿匪任务后,又由相州循原道返回真定;第四次仍在同年,岳飞得知父亲岳和去世的消息后,经贺兰山,奔回家中料理丧事;第五次是在宣和六年(1l24年),服丧期满,经磁州南北官道二次从戎;第六次是靖康元年(1126午)六月,年方24岁的岳飞破榆次县金军有功,补进义副尉,夜间丢失了任命文书,循原道返回相州。
贺兰山是岳飞驻兵岳城时的练兵场。岳飞驻军岳城镇时,曾多次去贺兰山练兵。州志云:“岳城在县西南55里。宋建炎初年,岳武穆曾驻兵于此。”岳飞擒陶俊、贾进和,射伤张超,招抚吉倩,大败金兵于侍御林,收复新乡,鏖战侯兆川,生擒金将拓跋雅乐乌,刺钉黑风大王,取得了诸多辉煌战绩。在这里,岳飞认识了许多抗金名将,如当时的真定宣抚,后使金殉节的刘韦、抗金名将宗泽、勇于检举奸邪的河北招抚张所。
贺兰山南30华里,磁县城东的东、西侯召以东的“讲道沟”,相传为岳侯向吉倩部队晓谕大义的地方。吉倩部队在岳飞慷慨陈词的感召下,决定归顺朝廷,抗击金敌。为纪念此事,明天启元年(1621年)知州牛维赤特将磁州岳王庙建于西侯召村。贺兰山南60华里的岳城镇原有岳飞屯兵的旧寨,人称“岳飞寨”。后人于镇上建有武穆庙,庙前立有“精忠遗址”牌坊。峰峰矿区北响堂寺,放设岳飞石雕像一尊,香烟绵绵,迄于今日。
磁、相二州在岳家军北伐渡河后的进军路线上。岳飞意识到贺兰山一带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战车驰骋之区,金兵欲保燕京,必然要在贺兰山一带凭险扼守,岳家军也正是在此进行了继郾城、开封决战后的又一场决战。那首激动人心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便由此产生。词中的“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之句,不仅表明了岳飞的战略部署,而且也表明他对磁州贺兰山十分了解。
上述表明,河北磁县贺兰山与岳飞及其军事生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里当南北官道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宋金交兵的战场。为了抗击金兵南下,岳飞曾在这里战斗了6年。为了坚定河北招抚张所守卫河北的决心,他精辟地论述了河北的战略地位。因而只有他始终保持了与河北义军的联系。贺兰山在岳飞北伐的战略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处于岳飞选定的北伐进军路线上,是岳飞计划渡河后与金兵再次决战的疆场。在岳家军日进百里的进程中,他又派遣梁兴等深入敌后开展“挖心战争”。前线势如破竹,后方捷报频传。他看到了金军土崩瓦解的趋势,也看到了自己胜利在望的前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壮怀激烈,谱成了震撼千古的英雄词章,藉以抒发自己的伟大抱负,铺陈自己的战略设想,“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这一警句便脱口而出,并成为后人竞相传诵的千古名篇。
满江红的一些问题
1.岳飞为什么要写它?
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贺兰山
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贺新郎》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
2.应该是三十功名在我眼中不过是尘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译文:
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