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导航目录:1、宝宝两岁半,总是学大人说话,正常吗2、一个半月宝宝总喜欢跟大人“啊啊”的说话,怎么回事?3、孩子上课老是说话怎么办宝宝两岁半,总是学大人说话,正常吗正常的,小孩很聪明的,他不模仿怎么学会动作语言呢,其实我们...……
导航目录:
宝宝两岁半,总是学大人说话,正常吗
正常的,小孩很聪明的,他不模仿怎么学会动作语言呢,其实我们觉得很平常的小动作,宝宝都是要通过模仿才能学习到的,而不是天生就会了,你的宝宝很爱模仿说明他很聪明呀。
一个半月宝宝总喜欢跟大人“啊啊”的说话,怎么回事?
闺蜜娜娜说,她们家四个月的宝宝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特别喜欢啊啊叫,刚开始没有理会,但是最近宝宝“啊啊啊”的特别频繁,声音也变大了不少,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是宝宝嗓子有问题?或者是宝宝哪里不舒服?其实这种“啊啊啊”的叫声,很可能是宝宝语言发育的“信号”,家长别错过!
01、宝宝为什么会发出“啊啊啊”的声音?
大多数宝宝在四五个月的时候,都喜欢发出“啊啊啊”的声音,有的稍微早点,有的稍微晚点,具体还得看宝宝的发育情况。至于原因,可能是下面这几种,妈妈细心观察很容易发现。
1.】生理需求(饿了、拉了或者尿了)
四五个月的宝宝已经学会了翻身了,每天的运动量大了很多,运动的多自然消化的快,经常没到时间就饿了,他们小的时候习惯用哭闹来提醒妈妈,但是四五个月以后,他们更喜欢通过“啊啊啊”的声音来告诉妈妈:“妈妈,我肚子饿了,要吃饭饭了”。
四五个月的宝宝还在用尿不湿或者尿布,不管是哪种,拉了尿了都得及时更换。如果妈妈不能及时更换,宝宝不舒服了,也会通过“啊啊啊”的声音提醒妈妈,让妈妈帮助自己换新的尿不湿或者尿布。如果妈妈不能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可能还会特别生气,然后哭闹不止。
2.】情绪的表达(兴奋或者烦躁)
四五个月的宝宝特别喜欢新鲜的事物,新的人,新的玩具,或者是大一些的孩子,当遇到大一些的孩子时,他们会特别的兴奋,发出“啊啊啊”的喊声,有时候还会伸胳膊蹬腿儿,抱都抱不住,恨不得自己爬起来亲自去抓住喜欢的大哥哥、大姐姐。
四五个月也有烦躁的时候,比如睡觉没睡饱,感觉不舒服;自己玩的挺好的,但是妈妈总是捣乱;想要拿喜欢的玩具,却总是拿不到,这些都会让宝宝出现一些烦躁的情绪,然后通过“啊啊啊”的声音发泄自己的不满,如果妈妈能够抱抱宝宝,拍拍宝宝,满足宝宝的需求,那么宝宝很快就会缓解。
3.】宝宝要出牙(出牙会让宝宝不舒服)
宝宝的出牙时间在4-8个月,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我家宝宝是4个月开始出牙的,一下子出了2颗,平时经常流口水,还喜欢吃手、啃衣服,有时候还会“啊啊啊”的,好像在跟我说:“妈妈,你看看我的小牙有没有长出来啊”。
宝宝出牙时会特别难受,他们牙龈痒痒,有时候还会发烧,变得非常烦躁,这时也会通过“啊啊啊”来舒缓自己的不适,此时妈妈应该给宝宝准备口水巾,随时擦干嘴角的口水;准备磨牙棒,随时给他们磨牙用,缓解牙龈的不适;同时还要耐心一些,好好呵护陪伴宝宝,帮助宝宝度过这个难受的阶段。
4.】宝宝太无聊(宝宝喜欢家人的陪伴)
你家四个月大的宝宝喜欢做什么?有的宝宝喜欢趴在床上自娱自乐,有的喜欢家人的陪伴,必须有人陪他们玩耍才行。喜欢家人陪伴的宝宝,当家人做自己的事情不搭理他们时,他们会感觉很无聊,然后通过“啊啊啊”的声音提醒妈妈:“妈妈,你别不搭理我,陪我玩会儿呗” 。尤其家人说话唠嗑,把宝宝放在一边的时候,宝宝会“啊啊啊”的喊叫,特别急切的希望能够参与进来。
5.】宝宝练习发声(宝宝喜欢模仿大人说话)
虽然宝宝只有四个月大,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说话的欲望,他们会笑出声,会模仿大人的声音,会通过“啊啊啊”练习发音,锻炼自己语言能力,此时家长应该给予回应,经常跟宝宝聊天说话,通过一些语言 *** 宝宝的语言能力。
02宝宝“啊啊啊”时,妈妈应该怎么办?
宝宝“啊啊啊”的时候,首先需要查找原因,是拉了尿了,还是肚子饿了?是心情比较烦躁,希望妈妈抱抱他,还是玩的太兴奋了?是自己一个人太无聊,希望妈妈陪他玩,还是出牙不舒服?找到原因以后,再根据宝宝的需求,适度的满足。
当宝宝发出“啊啊啊”的声音时,妈妈可以先靠近宝宝或者把宝宝抱在怀里,如果宝宝一直拱妈妈的胸部,或者迫切的吸吮男的手指,就说明宝宝肚子饿了,妈妈需要及时喂养宝宝;如果没有这些反应,说明宝宝肚子不饿,可以掀开小被子看看宝宝是不是拉了或者尿了,如果拉了或者尿了,要及时给宝宝清理,用温水清洗宝宝的小 *** ,然后擦干晾一会儿,再换上新的尿布或者尿不湿;如果都不是的话,可能是宝宝需要有人陪着玩,或者躺够了,想要妈妈抱抱,妈妈可以跟宝宝聊聊天,讲个故事,或者把宝宝抱起来看看外面的景色,这些都会让宝宝很高兴。
另外,还得注意宝宝的情绪,宝宝的情绪属于外放型的,烦躁高兴一眼就能看出来,烦躁的时候妈妈定要及时回应宝宝,抱抱宝宝、拍拍宝宝,稍微安抚一下,宝宝就会“多云转晴”,有个好心情;尤其是宝宝出牙的时候,情绪会非常糟糕,必须妈妈耐心安抚才行,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朝宝宝发脾气。
孩子上课老是说话怎么办
表现一:孩子上课爱插嘴
原因:引起关注
解决 *** :父母给孩子更多关注
有的孩子上课爱说话,表现是爱插嘴,喜欢接老师话茬。这样的孩子,其实他上课的专注程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不是在专心听着老师说什么,怎么能准确找到老师说话的“缝隙”,然后插嘴进去说点什么,或者刚刚好能接上老师的话茬呢?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专注于“插嘴”呢?答案是:他想引起别人的关注。
孩子上课插嘴的动机,其实和很多孩子经常表现得特别调皮、特别淘气,故意做点什么来让大人制止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别人更多地注意到他,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和存在感。
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内心深处,都有对优越感、存在感、成就感的追求,希望被关注、被重视,当能够通过正面的行为博得关注时,人们不会去做“出格”举动,而如果通过正面行为没有获得充分关注,人们就很可能做出“出格”——虽然这些行为是负面的,可能招致批评甚至惩罚,但至少,获取关注的目的达到了。
孩子之所以不断用上课插嘴这样的行为引起关注,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平时比较忽视他,孩子获得的关注不足,没有满足他对成就感的追求。
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孩子上课爱说话,是这种表现,那么只告诉他“上课不可以随便插嘴、不可以随便接老师的话茬”,一定不会有效,更管用的办法,是增加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关注:
多跟孩子在一起;多跟他说话;多听他说话;多表扬他大大小小“成就”。
孩子从爸爸妈妈这里获得的关注足够多,在课堂上通过“出格”行为博得关注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
表现二:交头接耳,自言自语
原因: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
解决 *** :(1)减少“补课”;(2)有针对性地“补课”
有的孩子上课爱说话,表现是喜欢和同桌、前后桌的同学交头接耳、小声说话,或者一个人在那儿自言自语。
这种情况,孩子确实是没有在专心听讲的,但原因不是他专注力不足,而是他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
孩子没兴趣听课,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原因造成:
一是在外面“补课”太多,超前学习了。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他在外面的补习班或者辅导班都听过了,课堂内容对他来说没有新鲜感,自然也就缺乏吸引力。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可能需要考虑缩减校外课程,让孩子专注于课堂。
二是孩子学业程度太差,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他听不懂、跟不上。这样,孩子待在课堂上,就会非常无聊,只好想方设法地给自己找点事干,要么找旁边的同学闲聊几句,要么自己唠唠叨叨地说点什么,有的孩子,还会干脆呼呼大睡起来。
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跟他说多少次“认真听讲”也都是不起作用的,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可能和前一种情况正好相反——自己给孩子补习,或者有针对性地送孩子去上补习班,尽快帮助孩子提升他那门课程的学习水平,让他能听得懂、跟得上。
表现三:课堂提问
原因:缺乏课堂规则意识
解决 *** :帮孩子理解“提问”规则
孩子上课随便说话的另一种情况,是在课堂上提问,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就跟老师发问,有的孩子,还会在课堂上和老师讨论起来。
这样的孩子,肯定不存在专注力的问题,他听课会非常认真,也不存在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的问题,如果没有兴趣,他也不会向老师提问,甚至和老师讨论了。
他们的问题在于,缺乏课堂规则意识,不知道有问题应该在什么时机、什么场合提出来。
我们曾经在“悟空问答”回答过一个家长的提问:孩子性格开朗,也喜欢说话,但不喜欢在课堂上提问,也不愿多回答,请问如何培养孩子在课堂上提问的习惯?
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可能有一个误会,认为孩子在课堂上能向老师提问,是个好习惯。但其实这并不是受老师欢迎的好习惯。
老师对每一堂课的进度,都有自己的安排,会事先规划好,哪些问题要向学生提问。但课堂时间紧张,一般不会规划出一段专门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问,因为每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可能都不同,一一回答的话,很可能就打乱了这堂课的计划。
我们大儿子初三,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就特别提醒一位同学的家长,请他和孩子沟通,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向老师提问、和老师讨论,因为那位超级爱在课堂上提问的同学,已经让老师和同学都不堪其扰。
所以,无论孩子是上小学还是上中学,发现孩子有在课堂上提问的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有问题要问老师,要在课下提问,这样一是你的问题不会打扰到其他同学,不会耽误老师和同学的课堂时间,二是你一对一地提问,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回答你的问题,效果更好。
表现四:碎嘴,闲言碎语太多
原因:日常语言沟通习惯不佳
解决 *** :父母改进家庭中的说话方式
孩子上课爱说话的最后一种情况,是“碎嘴”,闲言碎语太多,比如老师说点什么,他都能发表一点评论,同学回答问题,他也要点评一番,甚至教室外有什么动静,窗外飘过一片落叶,他也要说点什么。
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和家庭中的日常语言沟通习惯有很大关系。
有的家庭,父母特别喜欢互相唠叨,也喜欢唠叨孩子,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说上几句;有的家庭,是父母喜欢互相抱怨,也喜欢抱怨孩子,随时都能找到可抱怨的事,然后发出一大串抱怨;有的家庭,是父母喜欢斗嘴,也喜欢用“斗嘴”的方式和孩子说话,一家人把互相说些没什么实际意义的逗趣话当成乐趣。如果家里有这样的氛围,孩子就有可能成为课堂上的“碎嘴”孩子。
解决办法是:爸爸妈妈有意识地改变家里的语言沟通习惯,少唠叨,少抱怨,少斗嘴,少说没有实际内容也没有具体目的无聊话,让孩子慢慢学会,不多话,只在有确定的沟通内容、沟通目的时才说话,说有意义、实际内容的话。这样,孩子在课堂上“碎嘴”的情况,就会慢慢改善。